3月20日將迎來春分節氣。隨著天氣逐漸回暖,“倒春寒”現象也不可忽視。國家衛生健康委以“時令節氣與健康”為主題召開新聞發布會,解答了相關問題。
春分時節,氣溫波動較大,民間有“春捂秋凍”的說法。河南省中醫學院主任醫師呂沛宛指出,“春捂”應著重保暖背部、腹部和足部,遵循“上薄下厚”原則,不出汗為宜。出汗時毛孔打開,容易使外邪入侵,增加患病風險。“春捂”的具體時間需依據氣溫變化調整,北方地區尤其要注意防范“倒春寒”,晝夜溫差大的地方要做好保暖工作。呂沛宛建議采取“洋蔥式穿衣法”,多穿幾層薄衣服,隨時增減衣物。老人、兒童和體質較弱人群應特別注意保暖,尤其是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,要重點注意大椎穴部位的保暖。
春季是過敏高發季節。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主任醫師蔣榮猛介紹,柏樹、楊樹、梧桐、桉樹等樹木產生的花粉是春季過敏的主要致敏原,室內環境中如塵螨、寵物皮屑、霉菌等也是常見過敏原。易過敏的人群包括有過敏家族史的人、免疫系統未完全成熟的兒童青少年、暴露在過敏原環境中的人以及壓力大、經常熬夜導致免疫系統紊亂的人群等。目前過敏無法根治,但可通過規范脫敏治療、抗過敏藥物治療、生活方式調整以及徹底避免接觸過敏原等方式實現長期控制。建議易過敏人群盡量躲開花粉濃度高的時段,出行時佩戴口罩、護目鏡,穿長袖衣物,開車時關上車窗并開啟內循環。回家后及時更換衣物并洗手。嚴重過敏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預防性使用抗過敏藥物。
隨著“體重管理”話題的熱度上升,許多人苦惱于腰圍過大、體重超重等問題。呂沛宛說,中醫認為肥胖大多和脾虛濕盛有關。保持健康體重的關鍵在于養成吃動平衡的良好生活方式。建議按時吃三餐,多咀嚼,早餐一定要吃,晚餐清淡,七分飽即可,睡前盡量不進食。同時,要適量運動,可以進行跳繩、競走等。中小學生要做好課間操,上好體育課,適當增加戶外活動時間。呂沛宛還推薦了一些中醫體重管理的方法:一是代茶飲“黃芽湯”,由茯苓、干姜、黨參、炙甘草煮水餐前飲用,溫陽健脾祛濕;二是每天按壓肚臍旁的“天樞穴”和側腰最凹處的“帶脈穴”,促進排便瘦腰;三是每天早晚練習一套操,雙手交疊順時針繞肚臍揉100圈,搭配八段錦“雙手托天理三焦”,疏通中焦濕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