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課、記筆記、答題,這些本應是獲取知識的場景,如今卻成為詐騙老年人的溫床。一些機構打著“老年教育”的旗號,通過“免費體驗”“名師授課”等噱頭吸引老年人,實則變相高價賣課或推銷保健品,將求知學藝的老年人引入消費陷阱。
李先生曾在網上某學堂直播間報名了老年站樁課程,最初是免費體驗,但上了幾次后,老師就開始推銷上千元的課程。助教聲稱精華班限時秒殺價1980元,封班后恢復到3980元,并不斷催促李先生交錢。為促使他購課,助教使用各種話術制造焦慮,如“名額有限”“最后續限”“不要生病拖累孩子”,并早晚問候,發送其他學員的練習感受,暗示練習站樁可緩解哮喘等病癥。
隨著時間推移,課程價格從1980元降至1080元,并附贈各類價值上千元的其他課程。該學堂屬于上市公司“量子之歌”,旗下開設多個“學堂”機構,專注中老年教育。然而,在某消費者投訴平臺上,有大量關于其退款難、課程價格虛高、承諾課程未兌現等問題的投訴。由于不少機構采取短視頻平臺引流至微信群,最終導向封閉性和隱蔽性更強的私域直播,增加了監管難度。
除了高價付費課程,一些商家還將自己包裝成“老年大學”、“艾灸館”、“農業特產超市”等看似正規的機構,先通過免費送雞蛋等方式誘騙老年人上課,騙取信任后再推銷高價保健品、治療儀等,使課堂變成了推銷場。在北京某醫院對面,一家“田園志功能農業超市”表面看起來普通,但店內隔間有許多老年人聚集聽課,購買高價推銷品。卓女士的父母在這家超市每天上課打卡,高價購買富硒產品。銷售人員宣稱這些產品供給“首長級別”的人,普通老百姓買不到。卓女士父母第一次購買時花了3萬元,之后改為線上聽課繼續購買。
? 版權聲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