烏克蘭正面臨一個嚴峻問題:美國決定暫停所有對烏軍事援助。特朗普下令停止援助后,人們開始擔憂烏克蘭還能撐多久。
盡管歐洲多次表達了對烏克蘭的支持,但其是否有能力填補美國留下的空白仍是個疑問。如果澤連斯基現在選擇服軟道歉,是否還來得及解決目前的困境?
美國軍援對烏克蘭至關重點。依據第三方機構的數據,美國頻繁向烏克蘭提供大量軍事裝備,包括反坦克導彈、制導炮彈和防空導彈等。通過“烏克蘭安全援助計劃”,拜登政府每44天左右就撥款一次。相比之下,雖然歐洲提供的總援助額超過美國,但其中大部分是人道主義援助和金融支持,軍援部分低于美國。
如果歐洲要完全替代美國的軍援,至少需要將現有的軍援翻倍。據稱,沒有美國提供的武器,沖突可能在兩周內結束。不過,實際情況可能更復雜。烏克蘭財長表示,現有物資可以支撐到2025年上半年,但之后的情況取決于接下來幾個月的軍援情況。
目前形勢不妙。美國最近一次批準的25億美元援助中,有12.5億美元是軍援,但由于特朗普上臺后暫停了所有援助,這些物資可能無法送達。從批準到交付通常需要一年甚至更長時間。
面對美國的斷供,歐洲能否補位也存在諸多挑戰(zhàn)。有人提議利用凍結的俄羅斯海外資產,但這涉及法律和政治風險。英國僅同意提供貸款,并未直接動用俄羅斯資產。
除了資金問題,歐洲在其他方面也難以替代美國。例如,烏軍依賴美國的“愛國者”反導系統(tǒng),若無后續(xù)導彈供應,防空能力將大打折扣。此外,歐洲國防工業(yè)產能不足,通信設備如馬斯克的“星鏈”也是關鍵。美國還提供了培訓和情報支持,這些都是歐洲短期內難以取代的。
盡管歐洲領導人多次表態(tài)支持烏克蘭,但在實際行動上顯得力不從心。他們一方面力挺烏克蘭,另一方面又暗示澤連斯基需要修復與特朗普的關系。美國高官明確表示,澤連斯基需要恢復理智并回到談判桌,否則可能需要換人領導烏克蘭。
面對這種局面,澤連斯基可能會選擇服軟。他已經放低姿態(tài),表示理解美國的重點性,并希望閉門會談以挽救與特朗普的關系。無論結果如何,閉門會談至少能保留一些體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