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媒:中國施展吸金大法,日本、韓國股市的資金流入中國 股債蹺蹺板效應顯現

A股近期展現強勁吸引力,與此同時,債券市場波動加劇,呈現出典型的股債“蹺蹺板”現象。截止到9月27日收盤時,中證全債指數單日下滑0.49%,這是自2016年底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;30年期與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分別下挫2.56%和0.96%。債券基金同樣受到影響,中長期純債型基金指數單日跌幅達0.26%,創四年新高;相關國債ETF及政金債券ETF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。

市場分析普遍指出,在低利率環境下,投資者面對盈利了結的壓力增大,這可能是債市短期波動加劇的原因。據數據顯示,僅一周內,各類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ETF的資金凈流出就達到360億元。但從長遠視角考慮,在資金稀缺的大環境下,對于穩健資產配置的需求依然存在,利率的暫時上升或將為投資者提供配置良機。

9月27日,隨著央行宣布降準降息,權益市場持續走高,特別是創業板指數顯著上揚,投資者熱情高漲。這一變動促使資金從風險偏好較低的債券市場向權益市場轉移。中歐基金指出,政策利好的集中釋放促使投資者風險偏好回升,直接導致債券市場的大幅調整。

市場數據反映了這一趨勢,10年期國債收益率快速回升至8月底水平,各類債券指數價格普遍下滑。同日,多只債券型基金凈值下跌超過1%,純債型基金也幾乎全面回調,投資者反映其持有的債券型基金出現虧損情況。資金流動方面,大量資金從債券基金撤出,轉投權益市場,導致部分債券型ETF規模大幅縮水。

業內專家分析,債市回調主要是由于政策預期引發的止盈操作及市場流動性的突變。永贏基金和嘉實基金均強調,政策動態與市場情緒的變化對債市構成壓力,短期內止盈行為和風險偏好的恢復可能導致債市調整延續。

盡管如此,多數機構對未來債市仍持樂觀態度。嘉實基金、中歐基金及博時基金均認為,在目前宏觀環境下,債市長期配置價值依舊良好,短期調整反而是介入的時機。尤其是考慮到國內外貨幣政策的潛在寬松空間,以及市場對穩增長政策的持續期待,利率的任何短期上行都可能為投資者帶來配置窗口。

盡管近期債市經歷調整,但在目前經濟基本面和政策導向下,市場普遍認為債券市場仍具備較好的中長期投資潛力,短期波動或為投資者提供了配置機遇。

? 版權聲明
評論 搶沙發
加載中~
每日一言
不怕萬人阻擋,只怕自己投降
Not afraid of people blocking, I'm afraid their surrender